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從族語復振談教學科技的社會實踐力

從族語復振談教學科技的社會實踐力

演講者:王淳民副教授

         這次的演講者是由陪伴了我們半個學期的王淳民副教授親自下場傳授他的知識、經驗和理念。

         在直接切入主題之前,王教授先介紹了一下他的一些理念和一些問題。像是解釋了為什麼會選擇科技做為教學方法的各種面向,還有他們的一些在教學上的實際應用。也提到了”Do the right thing”而不是”do the thing right”來為之後的內容做一些鋪成。接著教授就藉由 D School 的介紹開始由設計思考的角度來帶入主題,帶我們用細些不同的腦力激盪來思考一些問題。

         教授有說到他一開始對原住民語言的消逝其實跟大多數的人一樣是抱持著一個不怎麼關心的態度。認為一個沒什麼人在使用的語言自然會在時間的洪流之下逐漸式微,只要錄個音、做個字典讓它有數位的存檔就好了。而在後來他想到既然人們都會去保護那些有滅絕危機的動植物了,那又有甚麼理由不去保存這些無形的資產呢?後來他便和一些學生和同事和族語老師一起展開了族語復振的歷程。

         然而族語復振的困難點卻遠比我們能想像的還要多很多。除了沒有學習的動機之外,許多都市原住民的家中也都不再使用族語進行溝通。就連大考時的加分機制也被一些人認為是一種變相的歧視,所以失去了其效用。在整個大環境都對族語的復振不夠友善的情形之下,就連族語老師這個對族語復興至關重要的角色都無法藉此養活自己。陷入了如果是兼職的話很難養活自己,全職的話學校又養不起的窘境。更不用說線上教學時遇到的種種困難了。

         最後教授用了族語夏令營的方法藉由讓一些原住民的子女去用族語介紹他們的文化和活動,成功地讓孩子們學習族語的動機和身分認同感都增加了。教授們也研發出了一種可以搭配點讀筆使用的帳篷,來讓孩子們能更自由、輕鬆地去學習族語。雖然這個帳篷的確提升了孩子們對學習族語的興趣和效果,但是仍然有著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除了介紹教授他族語復振的經歷之外,教授在演講中也給了我們不少人生上的建議和名言。像是讓我們了解哪一個22k才是我們真正要害怕的,又或是要如何讓自己的冰山有更穩固的根基,才能撐過人生的風暴等。讓我在這堂課最後的演講能夠收穫良多。

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生命的淪陷與超越

生命的淪陷與超越

講者:謝智謀教授

         對我來說,生命就是不斷地適應再適應,只求安穩地走完這一條永無止境的漫漫長路就好了。然而謝教授卻在這場演講之中讓我看到了另一種雖然充滿著曲折、痛苦、卻又無比精彩的生命歷程。

         謝教授一開始先用他帶學生在澎湖划獨木舟的課程做一個開頭,除了帶我們認識了他那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也讓我們瞥見了教授那膽大卻又心細的教學風格。我的注意力也在教授那生動講述和一張張的漂亮的風景照給深深吸引住了,我從來沒有聽過也沒有想過有大學的教授會這麼千里迢迢地去開這種不但吃力不討好,風險又很高的課程。然而教授的說詞真的打動了我們,讓我越聽越羨慕教授的學生。

         然而在那朝氣蓬勃的課程介紹之後,教授開始介紹了他那艱辛的身世。雖然教授遭受了那些對所有人而言都痛苦不堪的童年,但是他也因此獲得了那無人能敵的行動力、領導力和勇氣。不但讓他因此接觸了山林,也讓他比起那些身心健全的人更能理解那些弱勢族群所需要的幫助及感受。如果國高中時期的群毆事件而進了感化院的話,或許現在這個謝教授就不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了。而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雖然差點打倒了教授,但是他最後還是成功的撐了下來,並在這些挫折之中不斷的重複,淪陷並超越的過程。

         在用他那曲折離奇的經歷震懾我們之後,教授便開始告訴我們何為一個人的價值,也提到了他那大名鼎鼎的「與自我獨處」的課程。在我還沒有聽這一場演講之前,我就有聽說過這個獨特的課程了。我雖然有時候會想像一個人在山中小木屋那種愜意的景象,但是沒想過一個人只住帳棚在山中獨自度過四天三夜的情形。聽著開課教授親自敘述著那些上過課的學生所遇到的各種事情不但精彩又刺激,讓人也想親自嘗試。

         最後教授也舉了許許多多他和學生一同完成的許多壯舉。像是在世界各地的偏鄉建學校,幫助那些很難被人看見的弱勢族群們。其中有許多次他們都是由幾乎零基礎的條件下從募款開始一步一步的學習並在最後建造出許多陪伴孩子的堅固碉堡。像我們證明了許多事情其實都只是我們自己畫地自限而不敢去嘗試,而不是我們自己做不到。

         我其實有那麼一點點羨慕教授能有這樣子的「福份」能有這麼樣的經歷,雖然很痛苦但是卻扎扎實實的讓他了解了自己所想要的目標,也給予了他勇敢去追求那些目標的勇氣。沒有了這些,謝智謀教授可能永遠沒辦法成為這個令人尊敬的冒險教育家,那些偏鄉的孩子也可能永遠等不到他人的援手。

圖片來源:https://image-resizer.cwg.tw/resize/uri/https%3A%2F%2Fcw1.tw%2FCH%2Fimages%2Fcontent_images%2F95273407-4efd-4d43-b974-fea1af53716c.jpg/?w=561


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人與舞的距離

人與舞的距離

講者:劉淑英副教授

         舞蹈,這個名詞對我來說真的既陌生又熟悉。雖然在國中之前都還有接觸到一些皮毛,但是在上了高中之後除非提到了熱舞社,否則舞蹈這個詞根本不會再出現在我的生活中了,甚至是永遠消失在我的世界裡了。

         而這次的演講又給了我一次機會來重新認識「舞蹈」這個被我遺忘已久的記憶。由於劉淑英副教授是一位專業的舞者,參加過雲門舞集並到現在都還保持著對舞蹈的強烈熱情,所以整場演講並不像之前的任何一場講座一樣。除了講師的演講之外,劉淑英副教授還放了許多雲門舞集的作品影片,讓我們能藉由視覺來感受舞蹈的魅力。副教授還體現了言教不如身教的這個理念,不但親自跳了一段舞,還把台下的觀眾帶到台上一邊舞動一邊寫自己出的名字,讓我們親身體驗那種在台上舞動的快感。雖然這種方式很容易出現熱臉貼冷屁股的尷尬局面,但是劉淑英副教授憑著她開朗的態度和在世界舞台上磨練出的勇氣成功的克服了這樣的場面。也藉由這些互動及影片讓我能以幾乎全神貫注的狀態聽完整場演講。

         在這場演講之前我對舞蹈這方面幾乎沒有甚麼接觸,只有在國中時期那短短的幾堂表演藝術課有稍微摸到一點毛皮。在沒有接觸又沒有動機的情況下自然對舞蹈也不會有興趣,也不會接觸到雲門舞集這種國際級的表演。而這次的演講讓我能重新去審視舞蹈對我們來說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我們跟舞蹈之間的距離是不是真的和我們想像的那樣遙遠?還是他們一直看似遠在天邊,卻實際上近在眼前?我也見識到了在學習的過程中適當地融入親身體驗不但能持續獲得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因此獲得更高一層的學習效果。

         舞蹈,在這次演講前對我來說只是一項技藝,並沒有甚麼吸引我的地方。但是在這次的講座之後,我看到了她的魅力、喚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也讓我見識到了一場精彩至極的演講。



圖片來源: https://www.cloudgate.org.tw/sites/default/files/styles/720x1280/public/image-mo/img_banner_colud_gate_m%402x.jpg?itok=_L5KF4JC

從族語復振談教學科技的社會實踐力

從族語復振談教學科技的社會實踐力 演講者 : 王淳民副教授          這次的演講者是由陪伴了我們半個學期的王淳民副教授親自下場傳授他的知識、經驗和理念。          在直接切入主題之前,王教授先介紹了一下他的一些理念和一些問題。像是解釋了為什麼會選擇科技...